眼下正是就业旺季,各种招聘会如火如荼。而令一些企业发难的是,虽然高级技工薪金待遇持续上涨,但是缺口却越来越大。为什么企业高薪引不来“蓝领”技工?问题到底出在了哪?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市公共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招生与就业部负责人刘芳。
记者: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蓝领”用工荒,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刘芳:技工一直因为少而受企业重视,但因为社会地位不高被大众忽视。每年我们技校招生都非常困难,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好像选择来技校学习就是没出息,很多家长更是如此,他们认为,即便考个普通高中,将来不论上个哪类大学都比上技校强,而技校在一些家长心里就是混日子。所以,一些技校的生源出现了短缺现象,没有那么多的技术人才可以培养,面对企业的需求当然很无奈。拿我们学校来说,在每年的5月份左右,学生基本都被企业预订光了。
因此,要堵上技术工人的缺口,首先就要改变社会对“蓝领”的认知度,包括社会地位的认可,现在一说公务员大家都很羡慕,一说工人马上就感觉不一样了。其实,我们学校的好多毕业生都很优秀,在企业里也有不少是骨干。
点评:一些用人单位在选人时,不以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作为第一评价标准,而是过度看重“学历出身”,导致职工就业后成了“花瓶”。相比起来,“蓝领”的缺口也让我们看到了: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因此,社会对技工的观念必须转变了。
记者:听说为了就业,也因为技术工人的薪金待遇越来越高,出现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到技工学校“回炉”学习技术的情况,公交技校是否有这种情况?您对此怎么看?
刘芳:大学生“回炉”无非是想学习一些专业的知识,方便今后就业。但我个人不太建议这样做,从年龄上来说大学毕业后再返回技校就要比在校生大很多,没有优势。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其实,在我看来,说来说去还是个“因材施教”的问题,无论上大学还是读技校,都是为了要学到知识。
点评: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竞争后,我们是不是该静下来反思: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求职者的学历越来越高,可是能力却跟不上,所以单凭学历论英雄的情况,是不是该暂停了?从“蓝领”用工荒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